白云生处陈江修吴天保免费小说全集_免费小说在哪看白云生处(陈江修吴天保)

白云生处陈江修吴天保免费小说全集_免费小说在哪看白云生处(陈江修吴天保)

作者:指间烟灰

都市小说连载

《白云生处》这本书大家都在找,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,小说的主人公是陈江修吴天保,讲述了​云头大山如一道巨大的屏障,阻隔着山里人的视线与未来。山脚下,著名的盘龙江蜿蜒流淌,四季不息,沿岸更迭绽放的鲜花将河谷点缀得风景如画。然而,这里的人们,常年与闭塞、落后为伴,早婚、辍学、望天吃饭曾是这里世代难以摆脱的循环。 直到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,新的生机开始注入这片土地。不服输的年轻村支书陈江修、实干寡言的村主任吴天佑、高度近视却心怀热忱的第一书记李望远,他们带领村民,向贫困发起了挑战。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要面对的不只是自然条件的艰苦,更有如“刺头”张小满这般“等靠要”思想的阻力,以及众多村民的观望与怀疑。 三年攻坚,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斗与坚守。汗水滴入盘龙江畔的沃土,希望终于在白云生处破土而出。山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,而比环境改变更深刻的,是人们心态的转变与认知的重塑。

2025-10-19 11:56:26
1、云头寨像一颗被大山攥在掌心的石子,要想挣脱这禁锢,只有两条路可选。

一条是盘龙江铺就的水路,江水裹挟着寨子里人的生计,也藏着难以预料的凶险。

盘龙江是云头寨与外界物资流通的命脉。

山里的茶叶带着晨露的清香,花生裹着泥土的芬芳,还有饱满的地瓜,这些能换来油盐柴米的土产,全靠这条江送出去。

每到雨水季节,江水涨起来,漫过岸边的礁石,原本温顺的江面变得宽阔,竹筏终于有了容身之地。

这时,寨子里几户人家会凑到一起,扛着斧头钻进山林,砍来粗壮的棉竹。

竹子带着新鲜的竹香味,几双手麻利地将它们捆扎成筏,竹筏边缘还留着尖锐的竹茬,像是蓄势待发的武器。

堆满山货的竹筏一推下水,便顺着江水往下漂,村民们握着长篙,在湍急的江水中努力稳住方向,脸上挂着期待,也藏着一丝紧张。

他们知道,这一去,是为了家里的生计,可归途,却难如登天。

逆流返回时,每前进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。

竹筏在江水里像一片无力的落叶,任凭水流冲击,靠人力拉拽着往回走,往往耗费了全身力气,久而久之,人们也懒得把竹筏往回拖了,到了下游的乡集,干脆将竹筏丢弃,背着空空的行囊,再翻越云头大山,回到村里来。

可这水路,全看老天爷的脸色。

枯水季节一到,盘龙江就像泄了气的皮囊,江水浅得能看见江底的鹅卵石,裸露的礁石横七竖八地挡在江面上,竹筏根本无法通行。

寨子里的人只能守着堆积如山的山货,盼着下一场大雨,盼着江水再次上涨。

可江水一旦涨起来,性子就变得像脱缰的野马,在崇山峻岭间咆哮奔腾。

竹筏在江里失去了控制,时而被浪头掀得老高,时而重重地撞在礁石上,竹片碎裂的声音伴随着人的惊呼,倾覆的竹筏载着山货沉入江底,也时常带走鲜活的生命。

这些年,为了那点盐巴、种子化肥钱,盘龙江上发生过好几起竹筏倾覆的惨剧。

尸体被江水冲到下游的岸边时,早己没了气息,家里人哭得撕心裂肺,整个寨子都被悲伤笼罩。

后来,乡里下了禁令,每到雨水季节,就会派工作人员守在江边,阻拦想要用竹筏运货的百姓。

可日子要过,盐巴要吃,种子化肥的钱要有着落,于是,总有那么几个人,揣着侥幸心理,趁着夜色偷偷扎起竹筏,把山货运出去。

他们赌自己运气好,赌自己水性强,在汹涌的江水中,他们在赌一场活下去的希望。

悲剧仍然时有发生,但这似乎就是云头寨人的日子。

比起水路的凶险,旱路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要翻过巍峨的云头大山,再穿过一片阴森的国有林场,若是背上百十来斤的山货,一路走走停停,赶到乡集时,天早就黑透了。

为了能赶上乡集开张,寨子里的人会在头一天结伴出发,夜幕降临时,就举着 “火把” 赶路。

火把燃烧时发出 “噼啪” 声响,跳动的火焰照亮脚下崎岖的山路,也驱散了些许黑暗带来的恐惧。

可十多公里的原始森林,藏着太多未知。

曾经有人举着火把赶路时,火星溅到干枯的树叶上,引发了火灾,熊熊烈火吞噬了大片林木,烧得浓烟滚滚。

闯祸的人不仅要赔偿损失,还惹上了牢狱之灾。

从那以后,举火把过林场的事也被禁了。

电筒在云头寨成了稀罕物,谁家要是有一只,那绝对是 “香饽饽”。

村里人会主动找上门,想跟着一起结伴赶路。

到了乡集,卖了山货,大家都会自觉地把电池的份子钱递给有电筒的人家。

若是有人小气,不肯出这份钱,来年再想结伴,就没人愿意带他了,自己也会在寨子里抬不起头。

老电筒就是因为有一只电筒,在寨子里出了名。

当年,他咬着牙,把攒了好久的钱拿出来,在乡集上买了那只电筒。

他为人豪爽,做事仗义,村里人都愿意和他一起赶路。

久而久之,“老电筒” 这个外号就传开了,反而没多少人记得他的真名。

后来,老电筒年纪大了,背也驼了,再也没力气翻越云头大山,那只电筒就传到了他儿子手上。

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,他儿子儿媳跟着村里人去了沿海打工,那只电筒没了人换电池,再也没亮过。

这些年,寨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,连夜翻山越岭去乡集卖山货的人越来越少。

山货卖不出去,村里人也就懒得种了,换不来钱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

每年,乡里会分一些盐巴、救济粮,可就那么一次,要是家里不会盘算,没过多久就会断了盐,吃饭都没了滋味。

自从有人外出打工后,寨子里的人多了一份期盼,等着家里人寄钱回来。

那些外出的人,虽然挣得不多,但总能按时寄回一些钱,足够家里买盐买米。

于是,乡里的邮电所前,常常聚集着一群云头寨的人。

他们攥着身份证,伸长脖子往邮电所里望,眼神里满是焦急。

拿到汇票、取到钱的人,脸上立刻笑开了花,脚步轻快地往家走,嘴里还哼着小调;那些几个月都没收到钱的人,垂着头,脸上满是尴尬与无助,有的甚至红了眼眶,老泪纵横。

他们不知道,远方的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,这种未知的恐惧,比没钱更让人煎熬。

在那个没有通信的年代,一张汇票,就是家人平安的信号。

陈江修是云头寨第一批外出打工的人。

他初中没毕业,看着寨子里的人一个个出去闯荡,也动了心。

收拾好简单的行囊,他先去了广东,后来又辗转到福建。

陈江修脑子灵活,做事肯下苦功,工地上的活再累,他也从不抱怨。

没过多久,他就从普通工人升到了班组长,挣的钱比同村出去的人只多不少。

后来,他在打工的地方认识了媳妇,成了家,媳妇还给他生了一对龙凤胎,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

可命运总爱开玩笑。

这一年,陈江修的母亲突然生病,病情越来越重,他赶回家时,母亲己经奄奄一息。

没几天,母亲就去世了。

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亲,身体不好,需要人照顾;媳妇既要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,又要伺候老人,忙得脚不沾地,累得首不起腰。

看着家里的窘境,陈江修咬了咬牙,向对他十分欣赏的老板辞了职。

他知道,自己必须回到云头寨,接过生活的重担,重复老辈人守着大山的日子。

云头大山里,最金贵的山货就是茶叶。

山上长着数百株老茶树,树干粗壮,枝繁叶茂,每年春天,茶叶冒出嫩绿的新芽,散发着诱人的清香。

寨子里的人都会上山采摘一些,用传统的方法制作,平时自己喝。

陈江修在外打工时,老板曾请他喝过茶,还告诉他,那是福建有名的 “大红袍”,价格高得吓人。

当时,陈江修听得嘴巴都合不拢,他从没想过,茶叶竟然能这么值钱。

开春后,陈江修背着竹篓,上山采摘老茶树上的新芽。

他小心翼翼地把嫩芽摘下来,带回家后,用家里的土灶烘烤。

柴火燃烧的温度慢慢烘干茶叶,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茶香。

制作好茶叶后,他背着去了乡集,想着能换点钱就行,就定了个便宜的价格。

没想到,他的茶叶很快就被一抢而空。

后来,小学校的老师尝了他的茶叶,告诉他,这古茶树的茶叶品质极好,味道甘甜,还耐泡,在乡集卖太亏了。

听了老师的话,陈江修心里动了动。

他试着把茶叶拿到县城去卖,还狠下心把价格提高了一倍。

让他惊喜的是,茶叶依旧很快就卖光了。

这下,陈江修看到了希望,他每天忙着上山采茶、制茶,再背着茶叶去县城售卖,日子渐渐有了起色。

古茶树茶叶能卖好价钱的消息,像长了翅膀一样,在寨子里传开了。

越来越多的人上山采摘茶叶,陈江修能采到的茶叶也随之越来越少。

可寨子里的老人,虽然也采了茶叶,按老方法制作好了,但他们年纪大了,没力气翻山越岭去县城,茶叶只能堆在家里。

于是,老人们纷纷找到陈江修,想让他帮忙把茶叶卖掉。

陈江修心软,就按乡集的价格把老人们的茶叶收过来,自己再背着去县城,按县城的价格卖掉。

这样一来,他挣的钱和在外打工时差不多,在寨子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,成了说话最管用的人。

人怕出名猪怕壮。

乡里的领导听说了陈江修的事,找到了他,先是让他担任村主任,后来又培养他入了党,最后,他成了云头寨的村支书。

当上村支书后,陈江修再也不能用以前的方式赚钱了。

他会按县城的售价,把钱一分不少地结算给乡亲们。

这样一来,他的收入少了一大截,日子又变得紧巴起来。

老婆常常埋怨他说:“当这个村支书有什么好,钱没挣到,还天天瞎忙活!”

陈江修总是笑着安慰老婆说:“当了支书,就得有支书的样子,得有觉悟,不能光顾着自己挣钱。”

说归说,抱怨归抱怨,但家里家外,田头地块,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背影。

可没人知道,夜深人静时,他看着家里的窘境,心里满是苦涩。

云头寨的小学校,日子也不好过。

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,很多孩子跟着父母去了外地,学校里的学生越来越少。

那个曾经告诉陈江修茶叶能卖好价钱的老师,终究没能抵挡住大山里的寂寞,辞职离开了。

后来,乡教育站又派来了几个老师,可最长的也只待了半个学期,要么找关系调走,要么干脆辞职走人。

没了老师的学校,突然间空荡荡的。

外出打工的人,一年两年都难得回一次家。

年轻的姑娘出去后,有的在外地成了家,再也没回过云头寨;年轻的小伙子在外打工,要么受伤,要么生病,这才会回来。

他们几年下来也攒不下钱,娶不到媳妇。

寨子里的光棍越来越多,无奈之下,姑表、姨表开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,他们说这是 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

还有的人家采取换亲的方式,哥哥娶了媳妇,妹妹就嫁给嫂子的哥哥或弟弟,说是高粱杆编篱笆,越编越厚。

可多年下来,近亲结婚的弊端渐渐显现,寨子里出生的孩子,有的智力低下,有的身体有残缺,看着让人心疼。

陈江修每次看到这些孩子,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。

他不止一次地想,要是云头大山有条出去的公路就好了。

国有林场是有公路的,只要修一条十西五公里的公路,把寨子和林场的路连起来,一切就会不一样。

可一想到修公路要花的钱,他就犯了愁,那是一笔天文数字,他连想都不敢想。

有一年,寨子里突然来了一群戴着安全帽的人,他们拿着仪器,在山上、路边测量,说是要修公路。

寨子里的人都高兴坏了,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。

可这些人来了没几天就走了,一年,两年,修公路的事再也没了下文,大家的心又沉了下去。

又过了几年,又来了一群戴安全帽的人,他们说要在云头寨附近筑坝修电站,只要电站修起来,公路就会修到电站,到时候,“高原出平湖”,不仅出门方便了,连水路也能打通了 。

寨子里的人再次燃起希望,每天都盼着工程开工。

可这群人走后,又是一年两年过去,再没了任何消息。

云头寨的人,依旧守着大山,守着那条凶险的水路和陡峭而崎岖的山路,在贫穷与期盼中,日复一日地生活着。

相关推荐:

林羽周狼(红二代的仕途)_《红二代的仕途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《若是有如果》颜若颜若已完结小说_若是有如果(颜若颜若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
若是有如果(颜若颜若)最新推荐小说_最新免费小说若是有如果颜若颜若
若是有如果颜若颜若完结好看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若是有如果(颜若颜若)
中介追夫图书馆的他太撩(苏晚陆知衍)全文免费小说_小说免费完结中介追夫图书馆的他太撩(苏晚陆知衍)
《中介追夫图书馆的他太撩》苏晚陆知衍完结版阅读_苏晚陆知衍完结版在线阅读
中介追夫图书馆的他太撩苏晚陆知衍免费小说大全_完结的小说中介追夫图书馆的他太撩(苏晚陆知衍)
春回眸夏(虞枝姜屿)全文免费小说_小说免费完结春回眸夏(虞枝姜屿)